2017-2021年中國食品制造行業發展預測分析
發布時間:
2017-04-03 13:42
中投顧問對中國食品制造行業發展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利好
單純依靠投資,尤其是政府投資來拉動經濟的做法產生了產能嚴重過剩的后果,現在難以為繼,政府轉而采取擴大內需政策。擴大內需的重點在于關注民生。受益于國家擴大內需政策以及食品行業自身的需求剛性,我國食品制造業將會保持平穩增長。
(二)電商平臺
相對于傳統零售渠道,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交易額正逐年快速增長,而中國食品電子商務正逐漸發展成為整個電商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線上平臺已成為發展速度最快的分銷渠道。越來越多的食品品牌正在逐漸實現商品零售由線下到線上的轉型。
(三)中小城市增速快
食品消費區域出現分化,中國一線城市依然是快速消費品的重要陣地,但已經不是增長最快的地方??焖傧M品在一線和二線城市的增長速度顯著放緩。2014年,一、二線城市的零售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僅為2%,而中小城市(三、四、五線城市)則高達7.7%??焖傧M品企業包括食品飲料企業,正在重新布局市場營銷和銷售資源,向中小城市發展。
(四)監督管理加強
近年來,我國政府不斷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2015年10月1日,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對食品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國家也明確提出要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預計至2020年左右,將是我國肉菜類食品溯源建設的加速推廣期。一方面,試點城市的建設驗收要加快;另一方面,各級政府推進構建全覆蓋的流通溯源體系速度也有望加快。
二、不利因素
(一)國際競爭激烈
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全球食品格局深度調整。全球大型食品企業不斷向多領域、全鏈條、深層次、低能耗、高效益和可持續方向發展。全球跨國食品集團通過資本重組,利用專利技術戰略和人才資源優勢,通過新產品開發和質量安全保障取得了市場優勢,進一步提升了產業的競爭優勢。
(二)資源環境約束
資源環境約束加劇,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始終面臨著資源和環境的雙重約束,特別是在30年的高速發展以后,環境因素(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對食品工業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力帶來明顯的影響,且短時間還不易完全消除。由于中國食品制造業多、小、分散等特點,其資源有效利用能力偏低、能源損耗和投入偏高、食品質量與安全保障能力不強等問題是食品工業進一步發展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
(三)產業鏈各環節發展水平不同
目前,我國食品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水平不盡相同,各環節的發展能力還不匹配,決定了我國食品產業將進入加速整合的發展階段。以肉制品產業鏈為例,在產業鏈的上游,我國食品企業無論是種源還是種養殖,整體上基本處于一種小規模化、分散化、粗放式的生產方式,很難滿足現代食品加工業對生產標準化、規模化、均衡性的發展要求;而產業鏈中游的發展水平和加工能力,基本與國際上同業先進水平保持同步,客觀上存在著食品加工能力大量閑置的問題;從產業鏈下游來看,食品物流特別是冷鏈物流發展水平也滯后于食品產業發展需要。另外,在現代流通渠道建設方面,除一、二線城市以外,也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
2017-2021年中國食品制造業銷售收入預測
2015年,中國食品制造業銷售收入為21,700億元,同比增長7.10%;2016年1-9月,銷售收入達到16,903億元,同比增長8.48%。我們預計,2017年中國食品制造業銷售收入將達到25,194億元,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7.15%,2021年中國食品制造業銷售收入將達到33,209億元。
2017-2021年中國食品制造業利潤總額預測
2015年,中國食品制造業利潤總額為1,832億元,同比增長8.25%;2016年1-9月,利潤總額達到1,409億元,同比增長13.26%。我們預計,2017年中國食品制造業利潤總額將達到2,227億元,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9.96%,2021年中國食品制造業利潤總額將達到3,256億元。
2024-12-25
2024-12-04
2024-11-25
2024-11-10
2024-10-22